发布时间:2023-07-14 16:35:51 来源:九加升学网 阅读:652人浏览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升学班型介绍和实训设施是怎么样?首先,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升学班型拥有卓越的实训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学院配备先进的传媒设备和工具,以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需求。这些设施的现代化和完善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培养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实际能力。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是统招专升本:、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成都文理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二,本科学习:进入大学的学生可以尽快获得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的大专文凭,同时获得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本科学历。
第三,“2+2+2”专业硕士连续学习:直接进入学院学习,在国外学习2/4年获得国际知名大学(教育部白名单学校)本科或硕士学位。
学院内有161个培训室(包括:学前教育培训室、航空培训室、无人机培训室、红五月影视工作室、影视表演培训室、电视台、学院广播电站、广播控制培训中心、水晶石培训中心、奇迹之光游戏培训室、水晶石影视节目制作培训室、数字音乐微格培训室、广告设计制作培训室、酒店管理培训室、电子商务培训室...图书馆收藏51.5万册)。24个创意工作室(包括:MIDI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光影摄影工作室、动画衍生工作室、视频工作室、演播室、新闻广播控制厅、多媒体教室、服装工作室、陶艺工作室、营销工作室、电商工作室、美容工作室、美甲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等。)
他们四季忙碌
只为护你成长
他们日夜相守
只为伴你前行
大学校园里
奖、助、勤、学、补
所有关于钱的事宜…
新生入学教育、就业
日常生活管理、党团建设
下达各项通知、维稳
关爱学生、通联家长……
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辅导员
他们是光
为学生指引未来
他们是雨
滋润学生的心田
本期芸芸倾听
带你走近辅导员李小华的故事
芸芸倾听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七年?又有多少人能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七年?浮躁、焦虑似乎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是人常有的情绪,但是他总能静下心来,再繁琐的事情到他手里,好像都会变得简单起来。从初出茅庐到成熟稳重、从蒙头转向到游刃有余,这七年,他与文传风雨同舟、共同成长……
富有责任心,当一名“家长”
2016年9月9日,这对于李小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他仍然清楚记得自己刚入职的模样,少不更事的他也没想到,在文传这一待,就是七年。
学生常常把李小华当成兄长、朋友,他跟学生们相处起来也是十分融洽,但是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初次见面,都会对辅导员感到陌生,并不会一开始就完全信任,这个时候就需要辅导员主动出击,通过组织班会、私下聊天、组织活动等,去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和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来了解辅导员,让辅导员融入这个班级之中。这是李小华的“独门秘籍”,也是他这么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文传的七年,李小华也曾有过疲惫期,接二连三的学生生病、24小时待命、半夜两三点的突发情况都让李小华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家人的支持、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以及内心对于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他坚定地站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是李小华对于自己七年坚持的解释,他觉得学生来到陌生的地方,要重新开始适应新环境,这个时候,辅导员就是学生们在学校里的“家长”。不论是上课还是查寝,都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的职责,给学生关爱、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帮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等都是李小华心中辅导员该做的事。他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学校,那我们就要对人家负责,这都是别人家的宝贝啊。”
保持平常心,做一朵“小花”
2017年的校园运动会,李小华当时是一个年级280名学生的辅导员,他既要做好运动会期间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又要参加教职工比赛项目,但他的学生却做了一些令他哭笑不得的事,在这样忙碌的时期,增添了一份趣味性。李小华当时要参加教职工4×100接力赛,而学生竟然将他在奔跑时面部狰狞的模样拍了下来,并做成了搞笑的表情包在班级群里传阅。这对于一些老师来说或许会很介意,甚至是生气,但是李小华看到学生们因为他的表情包而开心,班级氛围因为这些表情包而变得更为融洽、和谐,他就觉得哪怕自己丑一点、丢失一点面子也没关系,只要能让自己的“孩子们”感到开心就值了。
学生们大部分时候都有点“高冷”,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引发大家共鸣的点来团结同学。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李小华选择了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表情包上面来,既能让同学们找到共同话题、增进友谊,又能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和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也许正是因为李小华的真诚付出,他的学生都特别爱他,总是亲切地喊他“小花”,在学生眼中,这朵“小花”很可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其解决难题的方法。在学生遇到一些问题寻求帮助时,李小华并不会直接提供帮助,而是通过传授理论和经验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处理问题,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技能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学习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做人,智商、情商都能得到提升。
要说这么多年工作,给李小华留下最深印象的学生,那还得是2015级原电影电视系的甲巴鲁尔,倒不是说这名学生有多么优秀还是多么调皮,只是这名学生在李小华的陪伴下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让他深感自豪。
甲巴鲁尔是一名特别喜欢交朋友的学生,在学校中,因为文化差异,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选择“抱团”,互相认同的人才能玩在一起,甲巴鲁尔和自己的五位小伙伴也是这样。但是这六个人在一起不是好好学习,而是经常在校外喝酒、在寝室睡觉不去上课,辅导员打电话不接,家长又管不了。遇到这样的一群学生,是个老师都会感到头疼,更何况这位甲巴鲁尔同学,曾经在和朋友闹矛盾时,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还有过拿着喇叭到寝室楼下大喊大叫的行为。
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如果有一位老师也是少数民族的,那么学生会很自然地对这位老师产生依赖,不管是情感上还是生活中。刚好李小华是彝族人,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这方面,他就有了一个天生的优势,尽管如此,甲巴鲁尔同学还是让李小华感到头疼。
如今,李小华已经是数字媒体系学生管理科的科长了,这些年,他一直扎根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在他心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虽然他作为父亲,给予孩子的陪伴很少,内心也有愧于家人,但是他作为辅导员,把学校的孩子们保护得很好,工作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学生待在一起,替学生们遮风挡雨、处理问题,至少他做到了无愧于学生。对学生越好,对于自己孩子的歉意也就越能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弥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当以制度管人,以情理育人。”在李小华看来,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讲究一个“规矩”,在学校制定的制度之下来管理学生,但又不能过于生硬,可以通过更为和善、更好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规则制度,遇到学生不愿意接受的规矩,李小华也不会强迫学生去接受,而是会选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给学生疏导心理,让学生乐于接受。
也许是李小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才能让他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时仍然保持平和,并能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就算李小华百分之八十的生活都被工作填满,但他对于自己的生活仍始终保持着新鲜感,于他而言,工作充实了生活、生活又给工作增添了色彩,唯有好好工作,生活才能过得有滋有味,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存在对立关系。正因如此,他才能时刻以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热爱生活”这个词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别人以为他就只会做辅导员工作的时候,李小华早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他总是默默地提升自己,静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他未来的打算,是继续学习,并用一生的时间在文传发光发热。
以上就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升学班型介绍以及实训设施的情况介绍,学生在升学班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专业工作的流程和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还注重实训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以保持领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欢迎大家电话咨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四川高职学校新闻,请大家继续关注九加升学网。
请认真填写以下报名资料,网上报名属于预报名,非志愿填报通道。